编者按:在学校党委的引领下,基础医学院党委在青年教师中开展“岐黄论道”活动,旨在阐发中医药政策要义、中医药人才培养、中医药现代化转型等,其宗旨曰:求其友声,嘤嘤其鸣,论道于斯,探微索隐。昔圣岐黄,臧谋天胜,识契真要,篇论渊深。奇术垂世,医道乃兴,后世循序,拾级而升。金石相遘,奏其款节,丝竹谐配,和其嘉声。时逢盛世,国传洪音,众士云集,群芳撷英。青年才俊,妙思纵横,阔议宏论,风华清靡。杏林焕彩,奥旨斯明。烝民有藉,海晏河清。

第3期转载基础医学院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教研室朱晨博士在中国中医药报2020年11月25日发表的文章《构建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大健康服务体系》,该文从健全中医药基层医疗服务体系、运用大数据信息化手段、推广中医药健康文化等方面,提出建立健全中医药大健康服务体系的措施。


随着人们现代生活节奏加快,亚健康、慢性病日趋增多,健康已成为国内各阶层人群最迫切的需求之一。中医药学作为我国独特的传统医学体系,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当前,应加快推进中医药产业化、现代化进程,构建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体系,在满足人类健康需求,建设“健康中国”的过程中,提升公民中医健康文化素养,实现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

各级政府应确保稳定的中医药财税投入,加强中医药体制改革,统一谋划和领导,凸显中医药在医疗卫生体系中的作用。全面建成以中医类医院为主体、综合医院中医科室为骨干、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中医门诊部和诊所为补充、覆盖城乡的中医医疗服务网络,让基层卫生机构成为群众获取中医药服务的第一入口。一是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在区域设置中医类医院,在综合医院、妇幼保健机构等非中医类医疗机构设置中医药科室,开展常规健康检查、教育和咨询;二是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中医综合服务区,负责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公共卫生管理、以及基本诊疗服务;三是在村医这一体系的最基层环节,对村医进行中医康复培训,为村民提供直接的健康管理咨询、随访和诊疗等服务。

应当建立中医药参与突发公共事件的工作协调机制,在突发公共疫病、重大疑难疾病、慢性病的防治中强化理论研究和创新实践,提高中医药应急救治和重大传染病防治能力。加强中医非药物疗法的研究和推广力度,充分发挥其在“治未病”、慢性病防治、康复等健康服务领域的独特作用。整合医药资源,围绕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新发传染病等重大疾病,从基础研究到临床评价和作用机制等方面开展联合攻关研究,明确中医药治疗的突破口。

鼓励社会力量新建中医养生保健机构,中医医院、中医医师为保健机构提供咨询、调理和药膳等技术支持,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融健康文化、健康管理、健康保险于一体的中医药健康服务产业。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疾病康复中的作用,建立健全一批以中西医结合、康复与养生为主体的中医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基于城镇化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和阶层人群面临的不同需求,中医药可以结合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积极融入与传统保健相关的产业。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推进中医远程医疗、移动医疗、智慧医疗等新型医疗服务模式。将中医药融入健康服务相关领域,推广普及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和易于掌握的理疗、推拿等中医养生保健技术与方法,引领健康思维和生活方式,培育新兴优势健康产业。

将中医药健康文化纳入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创作一批承载中医药文化的创意产品和文化精品,在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数字出版、动漫游戏、旅游餐饮、体育演艺等文化产业方面融合中医药。同时以高校、中小学校、企事业单位、社区和农村为平台,推进中医药健康理念走入基层,在不同区域、阶层、教育水平、经济收入的人群中针对性地开展有中医药健康知识的宣教活动,促进全民健康思维的形成和健康观念的转变,推动中医药服务基层、服务广大百姓。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外交方面的独特作用,实施中医药海外发展工程,在国内和“一带一路”沿线形成良好的中医药文化氛围,为国内外各项事业发展包括“健康中国”提供稳定和平的国际政治生态环境。以中医药预防和治疗疾病为突破口,向世界传递中医药健康文化和中国“和谐世界”等理念,让世界更加了解开放与发展中的中国,最终把中医药打造成中外人文交流、民心相通的亮丽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