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886a必赢第一临床医学院的前身是贵阳中医学院中医系,1997年与第一附属医院实行“院系合一”工作机制。2011年临床医学一系更名为第一临床医学院后,转为实行“院院合一”机制。现学院开设有中医学专业,分为中医学(“5+3”一体化)和中医学(五年制)两个本科专业层次,其中中医五年制开设有标准班、卓越中医师班和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班三种类型。
学院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积极发展高水平研究生教育,获准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构建了“本、硕、博、博后及毕业后教育”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是国家中医临床教学示范中心、国家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国家中医执业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基地、国家首批中医住院医师(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基地及国家中医医师规范化培训重点专业基地(中医)。
学院设临床技能实训中心等教学管理部门和民族医(苗医)等11个教研室,主要承担中医学等11个专业40门课程,年授课任务约8000学时。现有本科生2806人,硕士847人,博士63人,博士后进站5人。
创新思政教育模式 提升立德树人实效
学院深入贯彻“三全育人”,聚焦“课程思政、临床思政、行走思政、基层党建和思政师资”等方面优化育人模式。近年来,获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团队1个、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获省“三下乡”优秀实践团队、“优秀志愿者服务组织”、先进班集体等称号,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好”的中医订单定向生809人,为地方医疗卫生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双轮驱动引育融合 锻造卓越师资队伍
学院建立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坚持“培养与引进并重”的培养方针,建立分层次、全覆盖的一体化师资培养机制。现有师资787人,其中高级职称262名,硕士及以上学历394名,博士后导师2名、博士生导师20名、硕士生导师212名。拥有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岐黄学者、青年岐黄学者等中医药高端人才近100名。近40人次荣获省级及以上教学表彰,在各级各类教学竞赛中屡获佳绩,其中国家级5项、省级4项。
深耕教育教学改革 助力人才卓越发展
学院始终坚持“以研促教”理念,深化教学创新和改革,推进课程建设。近年来,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一等奖1项、三等奖3项;省级以上教改项目21项,发表教学论文113篇。主编或参编“十四五”规划教材48部,学院教师担任副主编的《中医内科学》荣获全国优秀教材奖特等奖;获省级“一流课程”(金课)3门;完成7门核心课程慕课建设和65项临床技能拍摄。
遵循人才成长规律 打造中医学特色育人模式
学院贯彻“做好四个坚持、构建三个体系、培养四个能力”的人才培养思路,把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相结合,将中医思维培养融入培养全过程,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近年来,学院学子在全国中医大学生临床能力大赛中荣获团体一等奖及2项个人单项奖,连续四年在“泛珠三角区域中医大学生临床能力竞赛”中获团体三等奖;毕业生就业率、升学率、学位授予率、执业医师考试通过率均稳步提升。
融合地方优势特色 丰富中医学教学内容
学院挖掘以苗医药为代表的民族医药精髓,并融入教学。自2018年起,开设《苗医临床学》和《苗医外治法》两门特色课程,自编教材正式出版并应用于本科教学中。在后期临床教学中,借助附属医院苗医学科优势,安排学生在苗医药科门诊跟师学习,开展各类苗医药特色技能培训。
深化新医科教育理念 强化创新型人才培养
学院强化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大力推进项目申报。近年来,获“挑战杯”“互联网+”省级以上奖项56项,获“大创”项目138项,其中国家级17项、省级64项。“尚义班”同学创建中医文化品牌“鹤鸣安康”,通过多样化的宣传及活动,传承中医文化,科普中医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