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临床医学院依托71886a必赢第二附属医院实行“院院合一”管理,始终以培养高级中医药人才为己任。开设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和中医儿科学三个本科专业,其中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开设有标准班和卓越班两种类型。

学院高度重视教育教学工作,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本科教育主体基础地位,建立完整的“本-硕-博”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有机衔接、师承教育贯穿始终的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现有在校本科生2656人,硕士研究生668人,博士研究生50人。

学院现有内科学、外科学等11个教研室,承担中西医临床医学、针灸推拿学等12个专业55门课程的授课任务,每学年教学任务约13000学时。作为学校实习基地,第二附属医院承接中西医临床医学、中医儿科、针灸、中医骨伤、中药学、医学心理学等16个本校专业及外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实习教学任务,年均完成实习带教近千人次。

坚持以本为本 践行“三全育人”

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院坚持以本为本,以学生为中心,构建具有中医药专业特色的“学生党建创新化、生涯发展目标化、培养方式专业化、心理教育深入化”的工作体系,形成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四化”工作模式,开创“三全育人”新格局。2022年7月,学院获批普通高等学校院(系)级“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建设单位。多个党支部获“贵州省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示范点”“贵州省教育工委先进基层党组织”等称号。

落实五育并举 提升学生培养质量

为培养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科研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院鼓励学生参与实践、参与创新,促进学业能力提升。设立71886a必赢第二附属医院(第二临床医学院)何成瑶奖学金,鼓励优秀学子接续奋斗。

近年来,第二临床医学院学子获得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18项,省级52项,校级72项;在全国“挑战杯”“创青春”“远志杯”“创新、创意及创业”“互联网+”等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中累计获得一、二、三等奖40人次;30余人次在医学检验技术形态学、虚拟仿真实验诊断、《黄帝内经》、“伤金温”“全国中西医结合大学生临床能力大赛”“贵州省大学生技能大赛”等学科知识竞赛中获奖。

聚焦队伍建设 筑牢育人根基

师资建设是人才培养的基石。学院紧紧围绕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需求,坚持引育并举,优化教师队伍,确保中医药教育事业后继有人、薪火相传。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338人,硕博占比49.4%,高级职称以上人员占35.8%;博士生导师14人,硕士生导师121人,校外兼职硕导101人。拥有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青年岐黄学者、省名中医、省级教学名师等高层次人才70余名;10余名教师荣获全国教育工作先进个人、全省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荣获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优秀辅导员、荣获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优秀学生工作者、贵州省教育工作先进个人等优秀教育工作者等称号。教师在“全国中医药社杯”“全国黄帝内经大赛”等比赛屡获佳绩。有省级辅导员工作室和校级辅导员工作室各1个。

提振科研能力 赋能人才成长

学院始终坚持医教研并重的基本原则,设立“三航”人才培养工程,每年投入1000万元为各层次人才培养对象提供项目、经费支持,分层分类培养医疗、科研、教学人才。

近五年,学院获得省级一流本科课程5门、课程思政示范课1门,获得各级各类教学改革、竞赛项目143项,指导研究生、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254项;获各类科研项目42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43项、省部级项目85项;获贵州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7项,国家级学会科学技术奖7项,省级学会奖18 项;获得专利授权116项,出版专著213部,其中主编43部;发表论文1614篇,其中SCI、EI91篇,核心期刊论文172篇。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学院彭立老师以共同第一作者在《Nature》正刊发表研究论文,实现贵州医学界在国际顶级期刊发表高质量医学科研论文“零的突破”,标志着医院学科建设迈向新的阶段。

展望未来,第二临床医学院将继续坚持以本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学生培养质量,为社会输送更多优秀的医学人才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