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拥有丰富的马克思主义教学资源,对全校思政课建设和课程思政建设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而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重要途径,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坚持立德树人,立足中医院校特色,深入挖掘各门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不断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使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探索构建“三全”育人格局。
        立足学科优势 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

结合学校实际,马克思主义学院深入挖掘中医文化蕴含的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自觉承担起传播和弘扬中医药文化的使命,将中医药文化元素融入日常教学教案、讲稿讲课中;运用中医文化核心价值理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做到结合课程属性、结合专业特征、结合学生画像,讲清“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道理,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不断增强学生认同感。构建以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为引领,以中医药文化为依托、以学生学习成效为重点的思政育人体系,全力推动学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协同育人。
        上好“大思政课” 助岐黄青年筑梦引航

学院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等关于思政课的重要论述,主动对全校各专业课教师加强课程思政育人能力提升培训,帮助引导非思政课教师结合专业课背景充分挖掘思政元素,不断增强其责任感和使命感。根据学院统一部署,任课教师已主动服务第二临床医学院作教学能力培训,第二附属医院护理部课程思政专题讲座,中医养生学院辅导员队伍建设,信息工程学院、药学院、基础医学院、针灸推拿学院等学院课程思政集体备课。

用好实践教学,支撑思政课建设。通过红色参观考察、国情调研等形式开展思政课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分别与王若飞纪念馆、瓮安猴场会议纪念馆共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基地。开展实地教研,将党员教育培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构建“专题讲授+实地参观+现场教学”三位一体的教学培训模式,全面提升思政课教师育人成效。
        充实思政内容 推动思政课提质增效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马克思主义学院构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思政课课程群。为丰富课程群建设,夯实支撑力,学院主动到省委党校争取在干部教师培训、教师互聘与人才培养、科研平台与理论宣讲、资源共建共享等方面开展深入全面的交流合作,与贵安新区生态环保局探索建立“大思政”教学实践基地、党建创新合作模式,并在《生态文明》课程教学协作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通过共建校校、校地深化交流合作,实现资源互补、双向融合发展,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拓展新思路、提供新契机、注入新动能。

此外,马克思主义学院以“1333”思路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阐释,积极开展“理论宣传二人讲”,走进学院、走进社区、走进乡镇,把理论宣讲与社会热点贯通起来,让宣讲“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融会贯通。近两年,学院宣讲团面向全校开展理论宣讲二十余场,先后到安顺市关岭县、贵安新区党武镇翁岗社区居民安置点、南明区西湖路街道党工委、“红三军入黔第一乡”沿河县后坪乡等地开展理论宣传。
       下一步,马克思主义学院将切实发挥专业特长,真正把“三全育人”和“大思政课”建设落到实处,培养更多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高校思政课应有的贡献。